2007/02/28

宇宙塑膠人的時空之旅----從布拉格、紐約到台北

多年前,我在台北讀著遠在捷克的宇宙塑膠人和哈維爾的革命故事,關於他們和紐約與布拉格兩座城市的故事。然後我去了布拉格尋找他們的痕跡。

沒有想到2006年,我會在紐約與他們相遇,以一種不遠也不近的距離。

更沒想到的是,今年二月,繼哈維爾之後,宇宙塑膠人會來到台北。

1968年,布拉格

六零年代初,西方的搖滾狂風往東穿透了鐵幕,披頭四天真的歌聲來到了捷克。而爵士樂,不論是美國的還是捷克傳統的爵士,正在布拉格街頭的啤酒杯上起舞。

1965年,美國敲打的一代詩人、反文化的精神領袖金斯堡,受邀來到布拉格的查爾斯大學誦讀他的詩。一如他的「嚎叫」震動了西方文明,他的叫聲也在這個共產主義社會製造出無數個嬉皮。

這是六零年代捷克的反文化風潮,是布拉格的早春。長髮嬉皮在街上游晃,搖滾樂在收音機裡高唱,pub中本地的搖滾爵士樂隊也開始浮現。

1968年一月,捷克共產黨改革派領袖上台,開始鼓吹建立社會主義民主,放鬆言論管制,釋放獄中的藝術家和思想犯。這是所謂的「布拉格之春」。

但做為老大哥的蘇聯共產黨無法忍受春天的光亮。這一年八月,蘇聯派出坦克和十八萬部隊入侵捷克,狠狠地用黑幕把布拉格之春強行關上。人們激烈的抗議,一名哲學系大學生Jan PalachWencelas廣場自焚。

相比於自焚,比較沒那麼激烈的抗議方式,是成立一支搖滾樂隊。蘇聯入侵布拉格之後的一個月,宇宙塑膠人(The Plastic People of the Universe)樂隊成立。他們的團名來自美國一個鬼才搖滾樂手Frank Zappa的歌名"Plastic People",而他們也以翻唱美國樂隊The DoorsCaptain Beefhear的歌曲為主。但很快地,他們成為布拉格最讓人激動的迷幻搖滾樂隊。


未完,全文請至聲音與憤怒部落格



2007/02/27

讓迪倫和路瑞德致命的女子


「她走過來了,你最好要注意
她將會讓你的心碎成兩半。
這是真的,並不難理解
因為所有人都知道,他是一個致命的女子(femme fatale)」

這是Velvet Underground的名曲Femme Fatale。

誰是這個致命的女子?

VU的主唱Lou Reed說,「安迪沃荷叫我寫一首關於Edie Sedgwick的歌。他說,你不覺得他像是一個致命的女子嗎?所以我寫了這首歌。」

安迪是對的。


未完,詳全文



2007/02/13

CMJ、網路與獨立音樂

【說明:這篇短文是配合為誠品好讀撰寫台灣音樂祭的文章。因為該文是談音樂祭對獨立音樂的影響,所以我把重點放在CMJ。今年確實很多討論在網路的衝擊下,CMJ是否還能扮演以往的功能。但因為這篇文要求是五百字,所以很多問題只能點到為止。】

...................

英美的音樂祭並非專屬於獨立音樂的祭典。美國最大的另類音樂節是在加州沙漠中的Coachella音樂節,但在這個沙漠上,獨立和主流的界線早已被熱氣弄得模糊不清。另一個以另類音樂為主的音樂節,是每年春天在德州的South by Southwest,這裡搭配音樂的不是沙漠,而是一樣讓人感到炎熱的烤肉。

但真正強調DIY精神、以新人為主的音樂節,是在紐約的CMJ College Media Journal)音樂祭-----沒有比這個城市作為讓新聲音一鳴驚人更適當的,因為這裡原本就是各個時代,各種前衛噪音挑戰搖滾史的地方。每年十一月,上千支樂隊來到這裡參加這個具有二十多年歷史的音樂祭,但他們不是在一個集中的場地,而是在紐約各個大小不一表演場所,試圖嶄露頭角。這是獨立音樂的馬拉松。(之前瓢蟲樂隊曾參與演出,今年閃靈樂隊的Freddy則應邀來參加關於重金屬音樂的座談會。)

今年的CMJ雖然一樣熱鬧,有近千場演出,數十場的音樂討論會,但是卻引起許多人懷疑,CMJ到底還能不能作為獨立音樂的「日舞影展」,讓樂隊可以在此一戰成名?這個問題一方面是主流唱片工業越來越不景氣,所以要獲得一只簽約是越來越難。另一方面,這一年網路開始徹底改變音樂地景。尤其是myspace和各種網路管道的出現,讓獨立樂隊有了新的發聲空間,不用完全靠演出和電台來發出聲音音,也不用透過MTV電視台來播放mv。樂隊甚至可以不用找一個唱片公司發行,而用可以DIY方式,如這兩年最紅的美國樂隊Clap Your Hands and Say Yeah。音樂媒體亦然,網路雜誌如pitchfolk或甚至一些有影響力的blog,可以讓某個原本沒人認識的樂隊一夕成名。

不過,搖滾樂的現場演出永遠比mp3更能讓人著魔。即使這些新樂隊可以透過網路讓聽者認識他們的音樂,但要展現搖滾的巫術,還是得在這些即使狹小、即使破敗,但終究是活生生的舞台上。

2006年台灣音樂場景

破報舉辦了一個2006音樂場景年度回顧座談會,值得參考。

我自己關於去年台灣搖滾音樂祭的也有一篇文章。其實文章不只是對於去年的觀察,而主要是我對音樂祭對台灣獨立音樂發展的想法。

2007/02/09

一張反全球化CD

買了一張以反全球化為目標的CD: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。音樂陣容堅強,從美國的Moby到第三世界樂手,裡面也有十幾個當前反全球化運動健將的文章,如Marco、Chomsky、Naomi Klein等等,比較有趣的是,這些文章是用他們自己語言寫,所以從法文到西班牙文都有。

2007/02/05

Another sunny day

Belle and Sebastian的Another Sunny Day陪我度過去年紐約的寒冬。
到現在我聽到這首歌,還是會想到那個二月大雪中的孤寂。
沒想到有人和我一樣喜歡這首歌:Time Magazine把他選為2006十大歌曲

又同樣進入二月之冬,大雪沒來,卻有著不少低潮與人生難題。
希望「另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」快出現吧。